当前位置: | 天游ty8线路1线路2检测中心-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入口 |
|
身边的榜样|杨健:坚守一颗初心,竖起一面旗帜 | |||||
|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他在人生际遇中起落不惊,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嘈杂中仍愿沉下心去学、静下心去思、稳下心去干,就这样兢兢业业十七载,初心不改、韶华不负。他就是第三工程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杨健。“杨”帆起航,“健”信四海,他与电建的缘分都系在了字里行间。 深耕细作笃前行,一朝收获终有成 “只有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才能成就更好的明天。”这是杨健常用于勉励自己的话。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再提起奔走于电建的十七年,杨健依然如初遇般激动、欣喜,心里有太多的话想要全部倾诉出来。 2007年,他刚刚毕业,如愿加入公司财务部,带着滚烫的热情扎进财务工作中。初入职场,各式各样的表格,五花八门的凭证单据,盘根错节的流程,无不考验着杨健方方面面的综合能力。2009年,在机关工作两年的杨健以勤奋好学的干劲攒足了公司财务内业经验值。同年,公司推出了“扁平化管理”模式,杨健自知在基层业务上经验不足,为提升业务水平,去留之间他选择跳出“舒适圈”,直奔基层一线修炼本领。 四川乌龟石电站是他经历的第一个京外项目。从朝九晚五的都市白领到披星戴月的项目职工,杨健并未纠结于这些落差,而是迅速调整自己,适应项目财务工作节奏。 “到了项目部,我抓住每一个向身边人‘偷师学艺’的机会,不怕吃苦、不嫌麻烦。每当别人探讨问题解决方案时,我就‘厚着脸皮’挤进去旁听,从一张白纸慢慢学到了凡事心中有数。”杨健在回忆中谈道。 为了更好地指导项目财务工作开展,他买了大量施工管理类书籍,从书中学、向同事学、去现场学,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补足了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他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学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四川乌龟石电站开始,杨健的足迹遍布成都西岸观邸项目、都江堰青云阶云湾项目、四川丹巴东谷电站等多个项目。 2015年下半年,因财务人手不足,他一人身兼八个项目的财务工作,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八爪鱼”。面对八个项目的财务报表填写、数据录入系统、财务数据分析等工作,他只能和时间抢速度。同事们见他如此“废寝忘食”,经常会将饭菜带到他的工位上并提醒要按时吃饭,他每次都笑呵呵地应答着,匆匆扒拉几口饭菜后便又全身心扎进一堆数据中去。夜幕降临,漆黑的办公区亮着一盏灯,辉映着他忙碌的身影。就是在这样孜孜不倦地与时间赛跑中,在日升月落间废寝忘食地奋斗中,杨健用坚守和刻苦创写“八套账”的成绩,做到了“零失误”“零返工”。 2019年,公司推出全面实行“营改增”政策。他敢为人先,制定项目“营改增”计划,成立税务小组,宣贯“营改增”理念,切实围绕利益最大化,推行并实施政策。政策初步推行,没有多余的数据和案例可参考,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他四处寻找专业老师为团队培训。有了一定专业知识后,再次带着团队奔走于项目间,将“营改增”的红利政策推行、宣贯,并落到实处。 同年8月,已是分公司总会计师的杨健亲自带队入驻项目部,与团队成员一头扎进堆积如山的审计资料中,不分白天黑夜,逐一解读、分析项目施工合同条款,本着不放过任何创收价值的原则,追根溯源,整理项目物资、分包结算等原始数据。经过两天与甲方的激烈谈判,最终为项目、公司赢得先机,签订了补充协议,成功获得578.78万元税金补偿。 十五年间,杨健遍布项目的脚步从未停止,从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到分公司总会计师,他一路蜕变、一路前行、一路成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汲取养分,又将这份收获回馈给公司这片滋养他的‘沃土’。
不计名利耕与耘,勇于担当践于行 2022年,杨健再次打破人生的天平,跨入新的开始。由北到南,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变化,还有团队人员、管理模式和经营情况等多方面的改变。如何尽快融入新集体,如何摸清项目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何因地制宜建立出一套完善、适合、高效的管理体系……一切都迫在眉睫。摘掉昨日的光环,他重新认识自己,建立自己,成就自己。 为快速适应新岗位,杨健放下行囊即上战场,立刻开始忙碌地筹划各项工作。多次召开分公司财务工作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其投身财务工作的心路历程,传授工作经验,鼓励团队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实现财务价值;认真编制财务管理制度,以打造“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位一体的财务人员管理体系为目标,通过“选、育、用、留”建立财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积极组织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持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努力推进以“竞”为导向的工作方法,树立标杆、查找差距,发掘问题根源、进行过程纠偏,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四个方面着手,聚焦财务重点计划,提出部门联动性,为各项目、各部门提供财务资金数据后台支持和服务。 短暂的磨合期过后,他以超强的适应力快速融入团队又建强团队。那段时间,但凡是能即刻处理的工作,他加班加点也务必解决完善;需要交叉开展的,他就即刻统筹处理,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 除此以外,他依然坚持深入项目一线取真经、解难题。一年时间内,他把三公司所有项目“走”了两遍,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写满了各个项目的经营、财务、生产等信息。利用财务资金内控专项检查机会,他深入基层项目摸底考察,梳理了项目经营情况、掌握了项目财会管理模式、总结了项目管理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这是什么‘闪现’操作?昨天我还在项目见着杨总,今天就在你们项目了?”项目职工经常这样感叹道。杨健心中揪着一笔账,为了尽快理清头绪,那段时间连夜赶车已是家常便饭。 “这一趟趟走下来,我心里才有底了。只有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才能把对策提实啊。”面对同事们对他舟车劳顿的担心,他坚定地回答道。 经过一年的项目摸底,他研究制定了更贴合实际的财务工作计划,打破固化思想,推进制度“废改立留”,盘活存量资产,控制融资规模,持续提升财务资金管控水平。他还从三公司整体情况出发,重建资金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管控职能优势,做好项目新增融资综合评估,控制项目融资违约风险。“打破部门间、业务间的壁垒,优化业务流程,让财务由后端服务转向前端支持。”这是他始终不变的目标。创效光荣,亏损可耻。在他的带领下,三公司全体财务人员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向着“提质增效”“创新创效”的目标逐步靠近。 风雨兼程十七载,一路走来,磨砺和艰辛相伴,杨健召之能来,来之能战,始终奋斗在公司最需要他的一线,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充实、不断超越自己,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一名财务人精益求精的最美品质。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